散文随笔

要留波涛在人间

2017-07-01,红蜡烛

我常常羡慕邻居大哥李四,即使再繁忙的时节,也是一副悠哉乐哉悠然洒脱的样子:一边劳动一边听着音乐。虽然他的耳朵有点不太好使。就连田间除杂草也是一根小拇指上挂着录音机,好像他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只是随便体验劳动的快乐的浪荡公子,大有陶潜先生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风范。他从不去理会别人嘲弄的目光和讥笑的话语,也不去在意粮食收入的多少,衣服穿的不够得体。还时常饮得一两杯薄酒,自娱自乐,好像名利在他眼里轻若浮云。那种悠闲自得的乐趣, 让我望尘莫及。总让我想起南宋朱敦儒的:日月深杯酒满,朝朝小谱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清史几多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知道,他虽然没上过几天学,豆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他不会像这些大诗人词人一样能吟诵出畅舒胸意的诗词,但他的心景却不逊于这些诗人。

和他与世无争的心境相比, 我常常为自己枉读那么多诗词而惭愧。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微薄的工资和不公平的待遇而耿耿于怀,从每一月的四十工资到今天的八百元,我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汗水,总是想把工作做好。虽然只是一个农村的聘任幼师,可是我一直努力着,也并未改变自己的状况。待遇依然如故。也许不久也有会被解聘的可能,可是为何不学学那位李姓兄长,薄田三四亩,草屋一二间,门前种花草,闲时观云烟。不是挺好,然而这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又岂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所为吗?闲亭信步,花前赏月,读书品茗。这样的生活也是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作为后盾的。品茗读书。,坐观赏月,没有银钱哪里去置办这些令人消遣的物品,是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劳动才能得到的。

天平山上白云泉,白云无心水自闲。何必冲奔山下去,更留波涛在人间。其实,人和泉水一样都是身不由己的被冲入到世俗的波浪中,挣扎着,拼搏着。在激流中寻找生存的空间和闯出一翻适合自己的生长和天地。并非是人不懂得清闲逍遥。

如果人人只顾自己,不问时事,不争荣辱。就像宋代的‘梅妻鹤子”中的林逋,清高自傲。也未尝不可以。然而人人都如他,那人世间还有这有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笙歌萧舞,繁美似锦的盛世吗!肯定是另一个冷冷清清。人烟稀少,万物萧条的世界。因为人人都不想争名争利,不求上进也就没有必要为了丰衣足食而拼搏。只要有吃有喝就‘乐不思蜀’‘不思进取。’我想这也不人人想要的生活,也不是国家所的状况。就像天平山上的白云泉一样。只生长在白云山上,与白云为伴,与山石为伍,无需冲奔山下。慢慢地成了一潭没有激流的死水,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断流,最后乃至干枯。

“ 忍把浮云换了低吟浅唱”.不是诗人不想争名逐利,实在是无耐之举,也只好自嘲的戏谑:奉旨填词‘。看来古人的清高也只同今人一样,只是含虚而为之。

且说那位李姓仁兄,偶得一妇人又生一子,从此不再自娱自乐,也开始为生活奔波忙碌。如今也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再无有当初那种自歌自舞自开怀了的闲情了。

而我呢,在工作之余,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温习小学的课程,或者读诗词,练书法。我不再怨天尤人。与其扼腕长叹,不如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多积累,多学习。像天平山上的白云泉一样奔下山去,为自己劈开一条新路。

>>更多相关文章<<

精品文章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