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茶香情浓》

2017-04-07,政和杨世莹

我的老家在闽北政和龙山脚下,那儿青山环抱,处处茶园,葱葱茏茏。

每年谷雨一过,大清早,山野还沉浸在乳白色的晨雾里,茶山便到处晃动着采茶人。她们个个为防止露水打湿衣服,都在腰间围上一块塑料布,再绑上一个大号的蛇皮袋或挂着小背篓,用来装采下的茶叶,头上戴上斗笠,防止太阳把脸晒脱皮。勤快母亲也不另外,看着母亲的双手在嫩翠的茶树中穿梭,好奇的我也跃跃欲试,母亲告诉我采茶秘籍:“采茶不可一把捋,要提手采,分朵采,而且要一针一叶,必须用指尖掐。”这样采出来的才是好茶。

福建政和属于高山区,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政和因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极宜茶树生长,所以到处都是茶的海洋。茶树虽然不是很高,但嫩绿的芽叶,绿得喜人。茶园都是借着山势地形,从山脚到山腰、到山顶,都是有规律地生长着、排列着,一山接一山、一岭接一岭,整齐划一婉转的曲线茶园,形成了无数层绿色的阶梯,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条弯曲的绿色稠带飘落在将山间,美丽极了。特别是清晨那层层的薄薄的云雾,将茶园笼罩其间,让人如梦如幻的,这便是高山云雾茶。

政和原名关隶县,有着千年种茶、制茶的悠久历史,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向朝廷进贡“白毫银针”得到皇帝的喜爱,宋徽宗就将年号“政和”赐给当时的关隶县作为县名,政和因而成为唯一有“皇帝代言茶”这一说法。政和从此因茶而得名,茶也因政和而出名。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政和人看来,茶在政和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元素。有亲戚朋友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泡茶,酒足饭饱后还是泡茶,因而政和工夫、政和白茶、政和高山云雾茶都是成了走亲访友的最后随手礼。

政和高山区人有用陶壶(一种陶制的容器)烧茶,用钵头(也是陶制的容器)盛茶的习惯,用陶壶烧成的水冲泡的茶清香甜口,余味幽长。女人们每天起床一大早在烧粥前必须先烧水泡一钵头茶,方便过路客,善良好客的政和山里人对陌生的客总是大方地说:“山里人穷,没什么招待,但凉茶管够,”非亲非故原本拘谨的过路客面对热情诚恳的山里人自然也就不再客套了。

在政和高山区还有“吃茶”习俗,那“吃茶”作为该地区招待亲朋好友的一种礼仪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嘉宾光临,热情的主人便忙碌开了,就是先清澈的山泉水注入陶壶或铜壶中,置于灶炉(灶台旁砌个炉),灶炉内放置炭火用于泡开水,灶台锅中则炒葵花籽、黄豆子、南瓜籽,悬挂于板壁上的饭桌一放下,就是一四方桌,桌上摆满茄干、菇干、笋脯咸食和糖醋姜片、地瓜干及各种菜干、酸菜、咸菜,好丰盛哟,不知道的人还认为是主人办喜事请客呢。约20-30分钟水沸,然后添到茶碗中,只见那条索紧结、卷曲自如、色泽嫩绿的茶叶,在茶碗中上下翻腾,起起伏伏,茶香四溢,此时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你只要抿一口,一股醇香顺喉而入;淡淡的苦、幽幽的涩、清清的香,沿喉而下,倍感清爽,回味无穷。

嘉宾那口中一声声“好茶!”然后手用筷子夹桌上那主人自制的“土特产”,如壳类的南瓜籽、西瓜籽、花生、葵花籽;糟菜类的糟菜、糟萝卜、糟生姜、糟芋;咸菜类的咸笋、咸野菇、咸萝卜、咸冬瓜等。客人们边品茶,边吃瓜果零食、边拉着家常。其乐融融……,特别是在秋冬农闲的时候,看到村子里那些敞开的堂屋,都是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围坐一桌,吃着茶,嗑瓜子,唠唠叨叨,这就是政和当地特色的“吃茶”习俗。

茶是故乡香,情是故乡浓。

>>更多相关文章<<

精品文章推荐

评论